3月6日,北京,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科協界別舉行小組會議,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協副主席、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右)在會議中。
“您今年關注人工智能嗎?”“人工智能技術如何賦能您所在的行業?”從代表委員們的駐地,到北京人民大會堂的會場,經??梢月牭接浾哳愃频奶釂柤芭c代表委員的交流。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也明確寫著,持續推進“人工智能+”行動,將數字技術與制造優勢、市場優勢更好結合起來,支持大模型廣泛應用,大力發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手機和電腦、智能機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終端以及智能制造裝備。
這是“人工智能+”第二次寫進政府工作報告。盡管只是時隔一年,但人工智能的發展可謂一日千里,它的快速迭代及帶來的變革更深刻影響著產業的發展與人們的生活。
透過AI,一個嶄新的未來已越來越清晰,并快步向我們走來。
3月6日,北京,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科學技術界別舉行小組會議,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徐南平(左)和全國政協委員、寧波大學校長蔡榮根(右)在討論。
“人工智能+”了嗎
全國人大代表、無錫拈花灣文化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國平向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分享了自己的感受:“人工智能時代正在加快來臨,旅游業因為具有市場規模大、產業配套全、應用場景多等特點,將充分享受到這個智能時代帶來的普惠?!?/span>
今年春節前夕,拈花灣借助人工智能等技術,將無人機表演、煙花秀與禪意建筑虛實結合,制作的短視頻在社交媒體上迅速走紅,引發廣泛關注。一個視頻就能這么火,著實令吳國平沒有想到。但這只是拈花灣在“人工智能+文旅”上諸多嘗試中的一項。
這幾年,利用AI智慧安防系統提升景區運營效率,打造景區數字AI全息艙,借助水面無人駕駛技術推進景區智慧水上交通建設……吳國平帶領團隊積極探索科技與文旅的深度融合。過去這一年,他還考察了不少文旅項目,“科技如何賦能文旅產業”是他最關心的點?!安簧儆慰蜑榫皡^科技感十足的演藝項目點贊?!彼f,接下來,拈花灣景區將引進人形機器人,“給游客帶來更多驚喜”。
不光是文旅,“人工智能+”已經延伸到多個領域。全國政協委員、新希望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永好介紹,在其公司的智慧工廠里,AI視覺系統能自動識別雞肉的品質等級,機械臂根據指令進行精準分割。劉永好也鼓勵公司員工使用AI工具?!叭斯ぶ悄苷诳焖偻七M,它的應用會越來越多,今后將逐步導入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堅持主業的時候必須關注人工智能,把AI大模型應用到傳統產業上,就是在為傳統產業注入新質生產力?!彼f。
“‘人工智能+’連續兩年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意味著我國要抓住人工智能的技術機遇,真正賦能千行百業、走進千家萬戶?!闭ぷ鲌蟾嫫鸩萁M成員、國務院研究室副主任陳昌盛介紹,今年人工智能的運用將在幾個方面發力,包括盡可能地運用到工業、農業、服務業等領域;提升終端運營水平;推進教育培訓、醫療健康等領域的場景運用等。
作為一名來自文旅行業的代表,去年全國兩會,吳國平提交了一份與“人工智能+文旅”有關的建議。今年,他繼續關注這一話題。吳國平提到,可以鼓勵文旅企業與科技企業合作或向科技型文旅企業轉型,加速新技術在文旅落地的應用探索與實踐;加強對文旅行業從業人員的人工智能技術培訓,推動行業整體智能化發展。
“當前,我國正在慢慢形成人工智能發展的良好生態,整個社會都很重視與人工智能有關的研究和應用?!痹谌珖f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黃群慧看來,豐富的應用場景和超大規模市場是我國發展人工智能的一大優勢?!拔磥?,除了尋求技術上的突破,還要將AI與產業發展更充分地結合,推動經濟社會深度轉型升級,進而有效帶動經濟快速增長?!?/span>
3月6日,北京,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科學技術界別舉行小組會議,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嫦娥五號總設計師楊孟飛(左)和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網絡空間安全協會理事長趙澤良(右)在會議中。
發力AI產業化落地
關于人工智能的發展,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給了幾個方向:大模型、新一代智能終端、智能制造裝備、具身智能等。如何才能更好地推動人工智能可持續、產業化落地?
加快構建國產算力平臺上的自主可控大模型及產業生態,是全國人大代表、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關注的核心問題。他說,當前,國產大模型訓練高度依賴進口算力,需要加快解決國產自主可控人工智能產業生態薄弱、適配困難等問題。對此,劉慶峰提出了一系列建議,包括“鼓勵基于自主可控國產算力平臺的大模型研發和應用”“構建數據資源充分共享機制”“專項支持基于國產算力平臺的生態體系建設”等。
“當前,越來越多的高科技產業在進行源頭技術創新,產業應用應與技術創新聯動起來,形成數據飛輪效應?!眲c峰介紹,科大訊飛正在建立以自主可控的大模型為核心的人工智能產業生態。僅去年一年,其開放平臺上就新增了200多萬實名認證的開發者團隊。
全國政協委員、飛騰信息副總經理郭御風給出的關鍵詞則是“夯實拓展應用場景”。他認為,我國雖已初步構建起較為全面的人工智能產業體系,但技術與產業落地之間還存在著較大的鴻溝。
“比如部分智算中心項目存在‘重建設、輕應用,重規模、輕實效’的問題,為了追趕風口盲目投入資源,忽視了與產業應用場景的深度融合,應用價值未得到充分釋放?!惫L說。圍繞上述問題,他建議要深入挖掘各行業的真實需求,結合各行業的復雜場景構建多模態行業大模型,推動大模型技術賦能行業智能化,填補技術與產業落地之間的“鴻溝”。
相關方面近期已經作了部署。2月19日,國務院國資委召開中央企業“AI+”專項行動深化部署會強調,國資央企要抓住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戰略窗口期,強化科技創新,聚焦關鍵領域加快掌握“根技術”,加速推進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發展。各地也有了相關動作。2月28日,北京發布《北京具身智能科技創新與產業培育行動計劃(2025-2027年)》,錨定了“具身智能”這條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新賽道。此前,廣東也曾發文提出,要大力發展人形機器人等具身智能機器人。
“每個地方都有其獨特的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發展人工智能還是要因地制宜?!秉S群慧說,各地要創造更加包容開放的發展環境,同時在自身基礎上選擇合適的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路徑,這樣才會有更大作為。
3月6日,北京,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科學技術界別小組會議上,全國政協委員、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朱松純在發言。本組圖片由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曲俊燕/攝
AI“新基建”要提速
要想實現人工智能產業的快速發展,相關基礎設施建設是重中之重。
今年年初,DeepSeek的橫空出世在全球人工智能界掀起了新一輪AI熱潮,一時間,國內企業紛紛接入?!斑@是人工智能領域的一項重要突破?!秉S群慧說,DeepSeek在“大算力、堆數據、高成本”之外,找到了一條人工智能未來發展的新路徑,顯著降低了算力需求,擴大了人工智能的應用范圍。但在突破背后,這位多次為人工智能發展建言的學者更關注另一個話題:基礎設施建設如何支持人工智能發展。
一個有說服力的例子是,目前,用戶在使用DeepSeek應用過程中,經常會遇到“服務器繁忙”的提示,這就與大規模用戶需求導致算力不足、網絡擁擠等因素有關。黃群慧介紹,隨著AI成本降低、效率提高,用戶需求增加,算力需求也會明顯增加,“如果沒有大規模的算力網作支撐,會出現問題”。
因此,黃群慧建議應該重點關注人工智能的基礎設施建設問題,研究未來尤其是“十五五”規劃如何進一步加強我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建設。在他看來,“這是我國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關鍵,也是我國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內容和關鍵要求”。
實際上,我國在算力基礎設施方面已逐漸走向世界前列。2024年,我國在用算力中心機架總規模超過830萬標準機架,算力總規模達246EFlops,位居世界前列。日前發布的《中國人工智能計算力發展評估報告》預計,2025年,我國智能算力規模將達到1037.3EFLOPS,較2024年增長43%。
在算力之外,數據也是推動人工智能發展的一項重要“新基建”?!叭斯ぶ悄軙r代,數據是很重要的一種資源,如果能有效地把這些數據流動起來,共享起來,對科學技術研究是有幫助的?!比珖f委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副校長楊金龍說。曾任工信部副部長的全國政協委員王江平尤其關注人工智能在工業等實體經濟領域的應用。在他看來,要想推動人工智能更好地賦能實體經濟,就要解決專業數據缺乏的問題。
“人工智能要靠數據來馴化,如果數據不專業,馴化出的人工智能模型就達不到預期效果?!蓖踅綄χ星鄨蟆ぶ星嗑W記者說,人工智能要進入實體經濟,迫切需要解決專業化數據集的問題,數據的顆粒度越細越好?!艾F在,通識性的數據集已經有了,但專業化數據集還需要進一步豐富?!?/span>
3月1日,國家公共數據資源登記平臺上線運行。開放登記首日,已有醫保、氣象、自然資源等多類國家級公共數據上線。王江平肯定了國家公共數據資源登記平臺的價值。但他指出,公共數據主要由公共事務部門在提供公共服務過程中產生,而專業數據更多掌握在行業的頭部企業或科研機構手中,“這也需要建立一種利益共享機制來集成和利用(數據)”。同時,企業要應用人工智能,也需要加強自身的數據治理。
從科研角度出發,楊金龍建議在大科學裝置間進行數據共享。他說,大科學裝置彼此之間可以建立一些云平臺,“把一些資源或者數據進行共享,讓多方從大科學裝置的建設合作中受益”。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