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偉達憑借超預期的財報引爆了市場對AI前景的熱情,正當英偉達CEO黃仁勛直言,下一場工業革命已經開始之時,能源問題也再度成為了市場關注的焦點。
隔夜美股,光伏板塊全線收漲,其中第一太陽能(First Solar)大漲18.69%,領漲標普500成份股,近兩日漲超28.22%。多數光伏股漲幅均超10%,大全新能源漲17.06%,晶科能源漲17.01%,阿斯特太陽能漲14.91%。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太陽能近兩年股價不斷走強,2022年和2023年,分別上漲69%、15%。年初迄今股價漲超46%,總市值達到269億美元(約合1948億人民幣),超過陽光電源總市值(1530億元),躍升為全球光伏制造企業市值第一股。
瑞銀、高盛此前均發布報告稱,第一太陽能是AI驅動電力需求增長“被忽視的直接受益者”,美國政府的補貼政策及其在美國市場的優勢地位,重申對該股的“買入”評級,并將其未來12個月目標價從252美元上調至270美元。
多位業內人士向新華財經分析稱,第一太陽能股價持續上漲由其營收、凈利潤大漲推動,背后是美國政府的巨額補貼,而中國光伏企業當下仍面臨供需失衡導致產業鏈各環節價格下挫的局面,龍頭企業利潤承壓。
AI“吃電”兇猛或加快能源體系變革
被投資者稱為“美股總龍頭”的英偉達業績狂飆,財報顯示AI需求未有放緩跡象,2025財年第一季度英偉達數據中心業務營收同比增長426.7%,主要由大模型、推薦引擎和生成式 AI的強勁需求推動,在公司收入中的份額繼續擴大到86.6%。
英偉達數據中心業務的強勁增長,釋放出AI行業發展方向的重要信號。
英偉達的“大客戶”微軟、谷歌、亞馬遜、Meta預計今年云計算方面的資本投入高達1770億美元,遠高于去年的1190億美元,2025年預計將繼續增至1950億美元。
“大客戶們”在數據中心領域的巨額投資一方面為英偉達的數據中心收入和利潤持續增長提供動力,另一方面也讓能耗增長問題也逐漸凸顯。國際能源署預計,到2026年,全球數據中心的總耗電量將從2022年的大約460太瓦時增加到至少1000太瓦時。
高盛本周早些時候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預計到2030年末期,AI將推動數據中心電力需求瘋狂增長160%,僅為了支持AI數據中心,美國電力類公用事業公司就需要在新一代發電產能上投資大約500億美元。
對于數據中心密集且電網老化嚴重的美國來說,AI發展背后潛在的電力短缺問題顯得更為緊迫。在AI電力支持方面,光伏發電確實展現出了巨大的潛力,成為了美國最大的太陽能組件制造商第一太陽能持續大漲的重要推手。
第一太陽能乘美國本土制造之風起
通過復盤第一太陽能的財報不難看出,其股價上漲離不開公司業績持續超預期,而背后則是美國政府豐厚的IRA先進制造補貼。
2022年8月,美國政府通過《通脹削減法案》(IRA),計劃在10年內發放7370億美元補貼,其中3690億美元用于應對氣候變化和提升能源安全,核心便是光伏等新能源產業。第一太陽能在美國本土具備完備產業鏈,產品滿足本土制造條件,可充分享受 IRA 優厚補貼。
根據美國財政部公布的IRA清潔能源制造補貼規則指導意見,在美國生產制造并對外銷售的硅片、薄膜/晶硅電池片、組件,2023年起能夠分別享受12美元/平方米、4美分/W、7美分/W的生產稅收抵免政策。
從第一太陽能的2023年報來看,第一太陽能全年實現8.31億美元凈利潤,其中約有6.6億美元(合48億元人民幣)來自補貼的(Government grants receivable)占比達到了80%,而2021年、2022年,該項收益為零。
來自美國政府的補貼成為推動第一太陽能2023年凈利潤增長20倍的關鍵。
從今年一季度的財報來看,第一太陽能一季度實現凈利潤2.37億美元,其中政府補貼2.81億美元,這也意味著,扣除政府補貼后,第一太陽能今年一季度凈虧損4400萬美元。
業內人士對新華財經分析指出,光伏發電技術路線主要包括晶體硅太陽能電池和薄膜太陽能電池,但現在薄膜太陽能電池市場份額下降到5%左右。雖然第一太陽能占據了薄膜太陽能電池的多數市場份額,其薄膜電池技術則為碲化鎘(CdTe),但在2023年組件出貨量也僅排在全球第十位。
此外,第一太陽能官網顯示,Series7系列產品的轉化效率為19.7%,使用期限為30年,而晶硅電池的轉化效率已經超過24%。
華泰證券分析師申建國表示,市場普遍認為薄膜組件成本高于晶硅,在全球組件價格下降趨勢下薄膜組件盈利空間受到嚴重擠壓。但需要注意,第一太陽能的薄膜組件產品相比晶硅具備差異化競爭優勢,且具備一定品牌溢價,綜合成本和利潤兩端考慮,薄膜組件業務將支持公司長期享受可觀利潤空間。
中國光伏企業或將逐步走出盈利困境
與第一太陽能的處境不同,中國光伏企業近來市值持續下挫。2021年底,上市的光伏企業中,13家公司的市值超過千億元,總市值達到了超過2.4萬億元,但截至5月23日收盤,僅隆基綠能、陽光電源市值超千億。
光伏產業正處在供需失衡的困境,產業鏈各環節產品價格出現了全線下跌的情況,長期低價競爭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公司業績,今年一季度,前9大光伏上市公司僅3家公司維持盈利,6家出現凈利潤首虧。
但數據顯示,中國光伏企業無論是出貨量還是營收均大幅領先。晶科能源董事長李仙德此前談及行業價格暴跌問題時強調,“目前國內市場產業鏈價格已處于低位,全產業鏈盈利承壓。從成本角度而言,產業鏈價格繼續非理性下跌概率較小?!?/p>
業內人士認為,中國光伏產業開啟上行周期的關鍵仍在于行業供需和企業的盈利能力,離不開用市場化的方式清退落后產能,需要依靠企業成本優勢和技術優勢。
中國節能協會副秘書長兼碳中和專業委員會常務副秘書長張軍濤以及中國節能協會碳中和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質量認證中心處長于潔接受新華財經采訪時表示,光伏行業降本是第一定律,而產業規?;墙当镜谋亟浿?。
張軍濤表示,我國光伏電板加上儲電的電池的成本,從2012年的3.9元/度,到2023年的1塊錢,10年間成本降低了80%,依靠的就是產能規?;臄U張。張軍濤和于潔也表示,在光伏產業快速發展的同時,電網消納、新能源與用電負荷時間和空間不對稱性等問題逐步顯現。
當前,電網容量不足和風光消納問題已成為制約我國光伏需求保持高增的一大關鍵點,消納并網問題將對我國新能源大規??沙掷m發展形成制約。張軍濤和于潔均認為,配電網首先需要加強新能源發電的接入能力,通過優化電網結構、提升輸電能力等方式,確保新能源電力能夠順利接入并得到有效消納;其次,配電網需要引入儲能技術,以應對新能源發電的間歇性和不穩定性,提高電力系統的穩定性。
全球光伏市值第一“易主”,美股光伏板塊大漲靠什么
英偉達憑借超預期的財報引爆了市場對AI前景的熱情,正當英偉達...(902 )人閱讀時間:2024-05-24創業板指漲近1% 光伏板塊掀起漲停潮
A股三大指數今日走勢分化,截止收盤,滬指漲0.02%,收報3...(772 )人閱讀時間:2024-05-22理財“掘金”風漸起 專家提示需注意風險謹慎選擇產品
伴隨黃金價格持續走高,銀行理財入場“掘金”加碼。據上海證券報...(999 )人閱讀時間:2024-04-15高收益還是高風險?謹防金融理財詐騙套路
“還有這種好事?”50多歲的王阿姨一臉驚喜。原來,在小區門口...(848 )人閱讀時間:2023-11-15